非遗传习
不是第一、就是唯一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是一代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太极最高境界。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境界或许只是一种理论,或者只是一种理想,然而太极大师林墨根先生,却以自己一生的太极拳修为,证实了这种至高境界的现实存在。
林墨根,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其师承于杨氏太极嫡传第四代传人李雅轩先生,深得太极真谛,特别是太极推手功夫,更是出神入化。如今已 88 岁高龄的林老在与青壮年拳师推手时,仍可随意将对手发放到数步之外,可见其深邃的功夫已达化境。
林墨根,太极大师的太极人生
娜木西/文
印象:耄耋能御众之形
“林墨根老拳师寓所”对许多修习太极推手、热爱太极拳的朋友来说,是一个一心向往的地方。这个普通的院落小屋,实际上就是四川省武术协会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这个成立于 1995 年、由林墨根老先生任会长的推手研究会,现已有会员 500 多人。他们立足四川,面向国内外宣传推广太极运动,为促进太极拳推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来自世界各地拜师学拳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位日本空手道高手在访问了林老之后曾说:“中国的许多名家是动口不动手,林墨根老师是动口也动手。”
一个偶然的机缘,笔者也成了登门拜访者之一。这是一套再普通不过的二房一厅的居室,没有什么家具,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想必是为了能让来访者有伸展拳脚的地方。墙上有很多龙飞凤舞的书画条幅,其中武当派第十四代掌门人游玄德道长挥毫所写的“鹤之神”条幅尤为醒目。一块“蓉城武林之家”的金匾、四块桃李满天下的众徒相片镜屏,以及墙上挂着的闪光刀剑,记录了这位 88 岁老人对太极拳的全部奉献。另外,客厅里的那张旧沙发,据说在“圈内人”中间非常出名,凡跟林老学拳的人,功夫几乎都是在这张沙发上被师父摔打出来的。
林老在儿子和弟子的搀扶下步履轻缓地走到我们面前。面对这位一见面就让人觉得亲切和蔼的老人,我对其高深的武功和这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了期待。老人的腿脚有些不便,视力似乎也下降得很厉害。唯有那眼神里所透出的空劲、嗓音里传出的洪亮,以及与他握手的瞬间所感受到有绵柔,让你感到他身上有着一种不可阻挡的非凡魅力。
也许一般的来访者都想先见识一下林老功夫吧,林老也从不隐藏自己的功夫,总是主动示意来访的新朋友上前与之推手。这次对我们也不例外。我没有练过太极,但曾经有过当运动员的经历,自恃有些蛮力,便没有多少犹豫拉起弓步,摆开架势,用尽全身力气两掌向林老推去,林老如磐石般纹丝不动,反而借力将我弹出去,倒在那张旧沙发上。
“我只用这点力气就够了。”林老象孩童一般天真地笑着说,一边又伸出右手的小指头在我胸口轻轻一点。我又被摔出去了。我不服气,两手抓住他双肩使劲推,他只是带着我的手,不知道哪来的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让我倾刻失去重心,欲动不能,欲抗也不能,晃荡不定,心头只是一片茫然。当我放弃用力的想法,只想与林老搭手感觉一下时,他柔软似绵的身手,让我觉得自己像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一样粘在他手上,一会儿被单脚拔起,身体因失重而东倒西歪;一会儿双脚被又腾空掀起,向后或向前跌去。
我们一行三人轮番上阵,如是数次之后,大家一边嘘唏感叹,一边气喘不止,而林老却依然神闲气定。听一旁林老的弟子讲,老人家对力道的控制已达收发自如、随心所欲的境界,刚才与我们试手时,林老连一成的劲力都未用足。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听朋友说起林墨根老先生的时候,这位武功高深的太极大师仿佛可望而不可及。今天,我们不但亲身体验了老人出神入化、御敌于无形的太极神功,而且老人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与我们一聊就是三个小时。
拜师:缘份到来自成熟林墨根先生 16 岁开始习南拳、少林拳。因为有遗传性的高血压,年轻的他在一次感冒后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不久,神经衰弱、胃病也随之而来。加之一次跳高后意外的腿部摔伤,解放后的林墨根从一个习武者几乎变成了一只腿长一只腿短的瘸子。
1955 年,林墨根先生 35 岁,他的单位在成都,却常被派驻重庆工作。一天,他在重庆人民公园看到一个人在打太极拳。也许是对太极拳一见钟情吧,他连看三天,不由自主地迷上的太极拳。此人见他对太极拳这么感兴趣,便十分爽快地跟他说:“如果你愿学太极拳,就跟着我练吧。”刚跟他学了三天,林墨根就结识了这位老师的师父周子能先生。当时周子能先生一到公园里,打拳的人便都停下来,肃敬地等待周老师授拳。看到太极拳如此受人尊重,又看到周子能先生更轻灵、更柔软的太极拳功夫,更增添了林墨根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信心。
习太极拳才一周的林墨根先生,便由人引荐,带着厚礼登门拜访周子能老师。当天,周老师就给他改拳,之后,林墨根带着初学的兴奋与刻苦,推开了太极拳的大门。跟周子能先生学了几个月之后,聪慧苦学的林墨根再到公园练拳时,已有大批的人跟着他学了。
一次,周老师给林墨根聊起他的师父——全国有名的太极大师、一代宗师杨澄甫的高足、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师李雅轩。想在太极功夫上更上一层楼的林墨根急欲拜见李雅轩先生,但得到的答复是,师父已经有 60 多岁了,一般人不接待。林墨根看没有什么希望,也就不再多想,只是专心练拳。
林墨根回到成都后,天天拳不离手在体育场练拳。一天,在打拳的过程中,一位老先生一直在旁边看,看了十分钟后走了。隔了一阵子,一位叫张振武的人上前询问林墨根学拳的情况。林墨根如实回答后,张振武惊喜地说,是我们这一家呀,是我老师这家的拳。
张振武是李雅轩的徒弟,而之前专注地看林墨根打拳的老者,正是李雅轩先生本人!缘份来了,一切自然成熟。林墨根带着极其丰厚的礼品,如愿已偿地踏入了李雅轩先生的家门。
一进门李雅轩先生就问:“你怎么带这么多的礼物来?”林墨根回答:“初次见老先生,这是我的心意。”“你练拳多少年了?”“几个月”。老先生不相信他的话,说他当时的功夫一看就是要好几年才能练出来的。林墨根如实地给李雅轩老先生讲自己如何利用一切时间练拳的情况,李雅轩点点头,并跟他说:“你是个好苗子,能勤学苦练,以后,你没有事就到我这里来。”就这样,林墨根开始跟李雅轩老先生学拳。因为根据师训,很多拳理妙诀只有拜了师,师父才能教,徒弟也才能有机会学。拜师需徒弟写拜贴,师父传训条,还要有拜师的引荐人。而这一切在当时的中国被看作封建迷信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1957 年的某一天,李雅轩先生问林墨根:“你听不听我的话?”林墨根毫不犹豫地说:“听!”于是,李雅轩先生接着说:“如果你有心学拳,愿意跟我学,你就封个红包,磕个头,算了事。以后不准跟我周围来来往往的任何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说你给我磕了头。”
就这样,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林墨根偷偷拜师,正式成为李雅轩门下弟子,成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后来,有人质疑林墨根是不是给李雅轩磕头拜师的正式传人,林墨根先生说:“我的功夫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拜师,他怎么会教我,我怎么会有真功夫!”
习拳:宁愿饿饭不饿拳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林墨根练几个月的功夫能有别人练几年的功夫,这其中有什么窍门?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天赋?林老说,我的窍门只有一个字“勤!”前不久,林老拜访了他 94 岁的师兄黄兴桥老先生,一见面黄老对他说:“你呀,一直很勤学苦练,你是好功夫,现在这么出名,给我们老师争了光啊。”
修习太极拳不仅要有名师传授拳架、拳理,最重要的还是靠习武者自己钻研、领悟、苦练。林老常这样对徒弟说:“攀高无捷径,唯有练练练!”这是他的真传,因为他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1949 年后到文革结束期间是武术的断层时期,而林墨根的功夫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练出来的。当时,林墨根做采购工作,每次出差在外,都是凌晨 4 点钟起床练功,然后去买车船票,即使自己有座位,也将座位让给别人,自己就那样站着练功。有时坐小筏子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假装看风景,实际上是在练桩功。一蹲一起,一腿站立,也不怕别人笑,潜心于自己的功夫中。一到出差地点,住的地方安顿好后他就马上打听附近的公园、体育馆等场所,然后跟门卫商量能否为他晚上晚点关门,早上早点开门,这样练功的时间就安排好了。他经常说的口头禅是:“宁愿饿饭,不愿饿拳。”
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研习太极功夫和太极拳论、拳理上,争分夺秒地探寻着太极文化的奥秘,以至到了如痴如醉、废寝忘食的地步。平时练拳时总是默想恩师李雅轩练功教拳时的形态,结合恩师所传的练功心法,点点滴滴地悟出了太极之要、太极之妙。林墨根先生在太极推手上用心最深,精研前辈总结的 “太极十三势”,练出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极为灵敏的知觉感应和“懂劲”功夫,使其太极推手出神入化,达到了高超的太极境界。
武术界有位太极拳好手与林墨根先生搭手后,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感觉:林老有股力量将人控制于股掌之间,轻易便被其夺掉志,拔掉根,手足无措,站立不稳,感觉到无从着力,难以捉摸。他时而让人感到无坚不摧的强大内劲如排山倒海之势涌来,使人无法抵抗;时而又让人感到其劲道若隐若现,飘飘渺渺,如同书上所说的太极至高境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牵动四两拨千斤。”
现在,88 岁高龄的林老,仍然每天练拳不掇。他告诉我们:“自己的功夫还在长进呢!”难怪他被同道人尊为恒修太极的大学者!
弘扬:显现四两拨千斤在武术界,一直有名家说教者多,动手比赛者少的传统,但“既动口又动手”却正是林墨根先生不同于人的作风。每逢国内重大赛事或国内外武林同行来访,他必定会真刀真枪地现场演示或比试。他如此展示太极功夫,并不是为自己获取什么美誉,而是为了使太极推手这一中华武术的精华得已流传。1992 年4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山东济南皇亭武馆内举行太极推手比赛和规则研讨。林老一直认为当时的比赛规则是违反太极师训,有违太极拳原理的。作为赛会的特邀代表,以老拳师身份参加会议的林墨根,在开会讨论比赛规则时慷慨陈词:“这个规则好,但不能安‘太极’两个字,否则就是污辱了太极拳。太极拳应出手无形,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脱得开,放得远。不应该像现在的比赛那样顶牛,相扑不象相扑,摔跤不像摔跤,柔道不像柔道,散打不像散打,推手更不像推手!”
公开声明道:“我是最远从成都来的。在座的我是年龄最蠢长的一位,我今年 73 岁了。像我这样年龄的人说话有种病态,生怕别人听不清楚,生怕别人不懂我的意思,所以我要重三道四,唠唠叨叨多一些,请大家容我再唠叨几句,说得对,你们可以参考,说得不对,你们可以批评,乃至骂我放屁都可以!”说着,林老把桌子“啪”地一拍,声色俱厉地说:“让我先把屁放完!”就在与会者一片惊愕之际,林老把自己对比赛规则的诸多意见提了出来,引起了会场上不小的震动。当时的太极拳推手运动已经开展了 12 年,为了验证是否真有传说中太极拳“柔化刚发”、“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夫,也为了今后太极推手比赛的健康发展,会议决定在闭幕的前一天组织一场对抗赛,邀请老拳师们登台献艺。擂台上比的是实战的真功夫,与会的老拳师们大多功成名就,如果冒然上台,没准儿一闪失就要毁了一世英名。就在人人惧怕失手丢丑、无人报名的尴尬情况下,林老胸部一拍,叫道:“四川,林墨根,报名!”
林老昂然步入6米竞赛圈内,先后与当时全国推手比赛总裁判长和本次推手赛重量级冠军较量。双方在场地中央按规矩先左右各划两圈之后,林老连用太极推手中的“捋劲”和“玉女穿梭”将对手发出,对手便欲对林老施展擒摔绝技,想猛然发力将他推出圈外时,只见73 岁的老人运用太极“引化掷发”的功夫,如电光石火一闪,大家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对方便腾空飞出丈外,跌扑倒地!全场顿时掌声雷动。“太极神功!太极神功!”人们终于有幸目睹了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耄耋能御众”的神功绝技了!当时的重量级冠军上场与林老推手,一接手就被发出,有人怀疑他原就与林老认识,他说:我是今天才认识林老师,关键是我听不到林老师的劲,所以一接手就被发出,我毫无办法。翌年,国家武术研究院的有关官员又带四位当时顶尖的运动员专程到成都考察林老的功夫,终于对林老的太极功夫心悦诚服。由此,林墨根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被中国武术研究院确定为推手竞赛的技术准则和发展方向。其归纳的推手要领为:“沾连不脱、步活身灵、缠绕拿跌、顺势发放、以柔克刚、恃巧不恃力。太极推手要出手无形,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脱得开,放得远。”
身教:圣者无为而无不为
林老说,世界上最不好学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太极推手不好学,所以太极推手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如今林老正在不遗力地把这个最好的东西传下去。
以前学太极拳有“十年不出门”的说法。因为入门首先要学三五年的套路,然后再学几年器械,之后,师父还要考察弟子的品德,品德好的才能得真传,品德不好,没有武德,宁可失传,也不教。
林老教拳,前提就是学拳者人品好,德行高。林老事先会认真观察来者为人做事的习性,尤其把孝顺父母放在第一位。不过关者,即使送再多的钱也不收。与前辈们授拳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年需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到的太极真传,用心者在林老那里二、三年就可以学到真功夫。我不是习武之人,自然不解其中奥妙,但林老的一场现场教学,多少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言传身教。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新收的徒弟来看望师父。林老顺便就把他唤到跟前,给他细说拳架起势的要领。他说完动作的要诀之后,便让徒弟用双手摸他身体的关键部位,让徒弟细细地感知师父在打拳时劲力是如何运行的,然后,又与弟子进行推手练习。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教法就像一个老师在告诉你什么是苹果时,不但画出了苹果的模样,还拿出一个苹果一点点地让你品尝。老子说“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谓不言之教就是身教。太极推手就是以身教传递太极不可言传真功,感知不可思议的力量。
如今,林老的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对每一个徒弟,林老都毫无保留、尽心尽力地传授功夫。对工作繁忙的学生,他还常常打电话督促他们练武。而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林老还让他们在自己家里吃、住。除此之外,林老还常年在成都新华公园或新鸿路等社区服务点义务辅导市民健身,更广泛地推广和弘扬太极拳事业。
林老常常念叨:“战胜他人不为强,让过他人方为高”。对于前来挑衅的人,林老总是能避则避,不能避的,点到为止,从不与人争个高低。树大招风,早已声名在外的林老,难免会受到众人的议论。但不管褒贬,林老均不发表意见。在他心里自有一番评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告诫弟子:“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亦是重要内容,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练拳者的身心健康。只要重武德,行善事,功夫才会提高。没有高尚的武德,就练不出上乘的太极功夫。所以说太极是人,人是太极嘛!”如果一个人老是想赢、想报复,去斗力斗狠,他的心就松不下来,又怎能入太极“舍己从人”之道、得太极修养“谦卑柔和”之要诀呢?
而对没有接触过太极拳的人,林老挂在嘴边的广告词就是:“太极拳是聪明拳、智慧拳、健美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林老本人更是太极拳的活广告,他不但有我们年轻人不可企及的太极功夫,更有让我们年轻人羡慕不已的饱满精神。
告别之时,望着依然神采奕奕的太极老人,我不禁问道:“林老师,您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老人指了指身边的弟子,脱口而出:“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把太极真功传给他们!太极拳应该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