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拳友天地 —

【楷杰承宗】您身边的太极专家

如何看待练太极的酸痛与疲累过程?

关键词标签: —发布时间:2022-08-21 22:24:30  —作者:楷杰承宗太极传习馆

初学太极拳的人往往因为某些动作未达要领,会感到身体局部有酸胀感。那种感觉就类似许久不运动的人刚刚跑完步后小腿肚的酸胀。出现酸胀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大腿、小腿,不是指拳病造成的膝盖疼痛。随着练功习拳的深入,酸胀感会慢慢消失。练拳者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身体功能改变,所以会自然出现酸、麻、胀的筋骨锻炼反应,此时,不要因为害怕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缩不练了,千万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初学者的脉络细小,气血运行不畅,体内元气储备不足,所以,练功以后身体显得有点疲倦,这也是正常的练功习拳以后的生理反应。一趟拳刚打完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严重缺乏睡眠除外),那时身体正处于兴奋状态,呼吸顺畅匀称,缓缓流汗,舒适感是很明显的,不会出现困倦感。随身体的兴奋状态逐渐退去,困倦感也会慢慢上升,这也正是太极拳对于自身的调节与保护。随着习练时间的延续,我们的身体经过基本功的千锤百炼,就会逐渐由“铁”(软)变成“钢”(坚),就会使我们的筋骨和脏腑发生质的改变。到那时,在练功习拳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了酸、麻、胀的疲倦之感,而出现真气旺盛,脑神清爽,内气鼓荡而顺畅的美妙拳境。 在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急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急性肌肉酸痛是在运动后立即出现的,但其消失得也快。即来的快,去得快。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 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 3~4 天甚至 6~7 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也称运动后疲劳。休息是消除肌肉酸痛最简单并有效的方法。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症状,并可缓慢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恢复肉酸痛部位肌肉组织的营养,使之恢复正常。温水浴或局部热敷、按摩,可以加快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 谢,改善肌肉营养,加速肌肉中酸性代谢物的排除。通常温水淋浴时间以 10-15 分钟为宜,不要超过 20 分钟,水温在 40-45℃之间较为合适;热毛巾敷时间以 10 分钟左右为宜,水温不要太高,以免发生烫伤。

练拳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靠平时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所以膳食中要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种类多样,易消化,多吃些新鲜蔬菜

和水果等。口服维生素 C 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缓解酸痛。维生素 E 可以减少运动中肌肉有害产物(自由基等)的积累,缓解运动肌肉酸痛,降低剧烈运动对肌肉的损伤程度。

 太极拳可以健身,但练习不当也会伤身,伤情出现较多的是膝关节疼痛。如果练功习拳了一段时间造成膝盖刺痛或膝部肿胀疼痛,主要原因是不正确姿势和不合理的练法。在练习太极拳的整个过程中,膝盖是不大受力的,膝部的吃劲处是在膝腘(俗称膝窝)。如真能松腰、松胯、圆裆,晓会劲力走腰胯裆阴面的练法,拳势沿腰而过的受力吃劲处不在腰椎,何来腰痛啊?拳势沿膝而过的受力吃劲处不在膝盖,又何来膝痛啊?如果在姿势正确又练法合理的情况下,腰部、膝部出现一点酸胀不大舒服的感觉,心理负担不要太重,那是筋骨强度一下子跟不上练功习拳需要的原因,过了二、三个月之后,不适感就会消失。注意分辨正常与不正常的腰部、膝部疼痛哦!

 行拳走架的时候,为了保持拳式,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需要放松这部分肌肉。现在有些太极拳初学者的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问题,是因为筋骨还不够强,而不是方法错。酸痛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酸痛过去了就不酸痛,这是正常的换劲过程。但不要以为酸痛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过于疲累。伸筋拔骨,拉长四肢,腰腿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功课,万不可强化激烈进行,不宜透支身体力气和精神,更需长久坚持,感觉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切记:“疼长,麻抽,酸别练。”练习基本功中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觉有 点“张力”或“酸”,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有“张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觉神经元正确地反应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痛”的感觉,濒临受伤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

 站桩中的下肢颤抖是好事,盘架中身体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前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因为心静体松尚差而影响周身协调不够好,蛮力拙劲出多了就会大汗淋漓的。抖是调整桩功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大家自己在练里体会。有太极拳真功夫的人不多, 明

理的更是较少。功深不明理,必定伤身体;没有明理,就不能一味的苦练。

太极拳讲究“无过不及”,“无过不及”源自《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意思是说为过分和达不到都不好。无过就是不能超过,有一些习拳练功的人出

现了各种偏差,都是由于过,超过一定的度,还会损伤身体;如同在生活中,

过分刻求,往往“欲速则不达”,所以说习练的时机要恰当,习练强度也要合

理。比如桩功站的时间过长,腿部的静脉就会冗血,久而久之或许有造成静脉

曲张的可能,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不及,指动作姿势没做到位,练习的效

果较差;如同在工作中,做事不认真,很难出精品,所以说习拳练功的姿势、

动作要准确无误。每个练拳的人,如果姿势不正确,意念调配不合理,造成身

体某个部位轻则不舒服、重则伤痛是必然的。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态不同,

练拳和教拳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都按照一种方式学拳、教拳。教拳

不能死教死练,要灵活,最起码要做到死教活练。再有每个人自身感受伤害程

度也不一样。

 在小成阶段,练功习拳的过程是从不累到累,又从累到不累,如此反复的前进。起初练拳不累是松沉不好或拳势不到位,过了一段时间练拳累了是松沉比前一段时间好或拳势比前一段时间到位,但动作不协调或内外放松和虚实转换之功尚未跟上也会累的。修炼太极拳的功夫是分层次的,以上现象亦属正常。当然,后来进阶的练功习拳之累与以前初学的练功习拳之累是不一样的,没有以前累得那么多,还能分享“一层功夫一层理” 的进阶乐趣。

 练拳过后的疲累还涉及到“养”的问题,我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守得住功,还要会养。”拳谚云: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既要明理会练,又要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会伤,会练会养才能成功。何谓养?何谓伤?有位太极拳前辈指出:放松练为养,紧张练会伤;用意练为养,用力练会伤;中和大方练为养,心存打人念会伤;敛神聚气练为养,片面发劲跑气会伤;练拳似休息为养,疲劳身心练会伤;练拳似行气为养,努气练会伤;推手善柔化松放者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者会伤。


2017 年 10 月 15 日

新闻中心 / News

关键词 / Keywords